建筑讓生活更豐富
Building let the life and more abundant
各設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贛江新區城鄉建設和交通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居民主體、政府引領、多方參與”的原則,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堅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終標準,在改造過程中注重尊重群眾意愿,鼓勵和引導居民參與出資、質量監管、驗收考核和長效管理。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注重激發居民參與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
(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走好“群眾路線”,聽民聲、順民意,方能獲民贊、得民心,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辦實辦好。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轉變思想觀念,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廣大居民愿不愿意、滿不滿意上,不斷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積極主動爭取群眾理解、支持和參與,把改造工程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二)建立健全政策機制。要建立市級統籌、縣(區)為主體、街道(鄉鎮)落實、各方參與的改造治理機制,各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機制建設、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健全動員群眾參與機制,進一步指導和推動小區選舉業主委員會、居民參與改造方案(含改造后小區物業管理模式、居民繳納必要的物業服務費用)等改造中共同決定事項表決,提高居民協商議事效率,真正做到改造內容和成效由群眾決定和評價。
(三)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推動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作用,積極爭取利用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小區整體改造項目和水電氣熱等專項改造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參與投資地方政府設立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基金。對養老托育、停車、便民市場、充電樁等有一定盈利的改造內容,鼓勵社會資本專業承包單項或多項。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積極引導和鼓勵居民出資參與改造,可通過直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實。
二、著力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有效解決
(四)統籌謀劃改造項目。要做好政策解讀宣傳,增強居民主體意識,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建議,優先對居民改造意愿強、參與積極性高、主動拆臨拆違、有出資意愿的小區實施改造。未經居民充分協商取得共識的,不得開工改造。在確定年度改造計劃任務前,要動員群眾參與組建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等業主組織,確定后續管理模式與標準。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等業主組織組建完成,后續管理模式與標準已經確定的小區,方可列入年度改造任務計劃。
(五)合理確定改造方案。要充分發揮群眾工作的主體作用,改造前充分問需于民,確定改造內容時,既要堅持建設項目的經濟性和實用性,更要兼顧居民對居住環境和品質的改善和提升需求。合理制定改造方案,推動設計師、工程師進社區,引導居民參與謀劃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初步確定后要主動公示,廣泛征求小區全體居民的意見,充分吸收群眾合理化建議并不斷修改完善。
三、積極鼓勵群眾參與工程質量安全監督
(六)積極引導群眾參與。要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業主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對涉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改造部位和項目,要在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上,依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引導和動員群眾特別是黨員群眾全程參與對改造方案、工程質量、工程進度的監督,嚴把質量關安全關。可通過個人申請、群眾推薦,聘請威信高、認真負責的小區居民作為義務監督員,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進度、質量及安全監督。
(七)加強施工現場管理。要暢通溝通渠道,設身處地為群眾解決問題,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當會同實施主體,在施工現場設置居民接待場所,現場及時接受居民的咨詢,逐項協調研究解決改造工作中居民重點訴求和工程質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將群眾工作貫穿于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各參建單位要做好施工現場24小時值守工作,在作業區域設置警戒區域,施工材料集中存放、封閉管理,防止因施工現場管理不到位而影響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動員引導群眾參與驗收考核和長效管理
(八)持續強化驗收考核。加強施工過程追溯管理,建立工序自檢、交接檢和專職人員檢查的“三檢”制度。外窗工程、上下水改造等老舊小區專有部分完工后,建設單位應邀請住戶參與分戶驗收。屋面、外墻、樓道、樓梯間等公共區域改造完工后,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牽頭組織各方對改造效果進行驗收,并對居民進行隨訪,發放《滿意度調查表》,收集對于小區改造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政策規定,在實際工作中予以采納。各設區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里的相關工作要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電話調查、第三方評估等不同方式,加強對所轄區(市、縣)改造工作的滿意度測評和績效考核。
(九)不斷推進長效管理。要結合改造,因地制宜同步探索建立改造后小區長效管理機制,遵循小區業主意愿,通過聘請社會化物業管理企業、居民自治等有效方式,實現小區的有序管理,切實維護改造成果,避免再次失養失修失管。要學習借鑒各地有關經驗做法,充分調動居民參與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構建起“小區事務大家談、小區建設大家管、小區服務大家做”的良性管理體系,讓廣大居民真正成為改造后小區的管理者、當家人。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辦公室
2022年6月22日